「根據 GDPR,你有權將數位足跡從我國的監控系統中消除,並且你提交的申請已經由賽博管理司通過核准。但是根據我國的交互觀測基本法,你在我國停留期間的所有記憶將會被消除,接下來我們將根據交互觀測施行細則第二十條對你執行記憶消除術。」
「道理很簡單,你不想被觀測,那你也不能觀測我們,彼此彼此。」
※關於人工消除記憶的科幻設定可以見:記憶裂痕 Paycheck (2003)
「根據 GDPR,你有權將數位足跡從我國的監控系統中消除,並且你提交的申請已經由賽博管理司通過核准。但是根據我國的交互觀測基本法,你在我國停留期間的所有記憶將會被消除,接下來我們將根據交互觀測施行細則第二十條對你執行記憶消除術。」
「道理很簡單,你不想被觀測,那你也不能觀測我們,彼此彼此。」
※關於人工消除記憶的科幻設定可以見:記憶裂痕 Paycheck (2003)
仔細想想,目前的婚姻制度跟現代人價值觀或生活習慣有點脫節了吧? 應該立法建立不同的契約強度,例如: 婚姻 Education,婚姻 Trial,婚姻 Pro,婚姻 Enterprise(?)
醫院的領藥等待區有一些桌椅,桌子上貼著「禁止飲食」。然後我剛剛看到有個人坐在那邊打開流質食物的罐頭倒進管子開始進食(?)
問:他有違反「禁止飲食」嗎?
工業革命的時候一堆國家燒煤燒得很爽,現在又建立減少溫室氣體的全球秩序來牽制發展中國家; 然後現在是一堆國家收集資料跟訓練 AI 玩得很爽,我就看到時候會不會又建立什麼國際秩序限制發展中國家收集資料跟訓練模型 ._.
說詞我也都想好了:什麼訓練是高耗能產業應該避免啦;被生成式 AI 灌暴的資料之海造成人類原創的資料資料很珍貴,不能隨便蒐集啦;人權數據履歷,模型背後沒有血汗資料標籤員....之類的。
是的,生程式內容現在在我眼裡跟溫室氣體沒兩樣。
這個想法其實去年就有了,只是一直沒有找時間寫下來。
我奶奶葛屁的時候靈堂是放在殯葬管理所,然後單位會根據往生的年紀給予不同的臨時牌位, 舉例來說我奶奶算是高齡壽終正寢,臨時牌位是有紅色緞帶裝飾還有彩色印刷花紋的紙板, 而隔壁的往生者則是黑色緞帶的樸素紙板,隔壁的追思者多數看起來是勞動階級—會拿香煙點香的人, 往生者是因為年少輕狂過了頭還是職業意外我就不得而知了。
總之看到臨時牌位的差異讓我不禁感慨,人葛屁了還要被打成績, 而且我奶奶最後的二十年是受傷需要人照顧的,倒數的五~十年更是人棍一般的狀態; 足不能行、目不能視、口不能嚼、耳不能聞, 還因此被發了紅色緞帶「你好 棒棒活到這個歲數」看起來格外諷刺。
人因工程是一種工程; 設計制度是一種人因工程; 立法是一種設計制度的方式; 立法委員是立法的人; 立法委員是一種工程師。
巨靈應該不會沒事喜歡讓軍用飛行載具在自己頭上(首都)飛來飛去,我想國慶之所以特別就是這一天巨靈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吧。
✅ 主角的生活大小事都會變成節目 ✅ 主角的親朋好友會在節目進行到一半進行業配 ✅ 頻繁更新
唉不是,YTer 不就是楚門的世界嗎?只是這個時間線的楚門有很多,而且自己是主演兼編劇兼導演之類的
公司是一個法人, 當這個法人容易受到諸如創辦人的影響,比如:老闆空降自己的親朋好友當主管, 我會說這是一個「媽寶法人」。 當一個公司成長到透過各種制度與規章面對變化與困境、自己透過制度篩選 CEO..., 內部的人員可以換了又換,公司還是一路走下去,我會說這個法人的「人格」終於獨立自主了。
我的哲學觀高度仰賴波茲曼熵關於系統狀態數與亂度的概念,簡言之:
回過頭來看「潘朵拉的盒子」的故事,雖然在故事中只有災厄被釋放了,希望留在了盒子內。但是從我的觀點來看,災厄與希望是混沌的一體兩面。一個完全秩序的社會,將會沒有任何改變,沒有任何進步,也不會有任何新的希望,它將永遠停滯直到被競爭者消滅。
混沌的不確定性是災厄的本質,但同時只有不確定性的存在,才會有所謂的希望。 「明天有機會更好」 「出生低下之人有機會從社會底層往上爬」 「傲慢腐敗的統治者有機會跌落神壇」